中国·各民族婚葬习俗、二

 门巴族

门巴族的生产方式主要有农业、牧业和手工业。农业是门巴族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门隅的农业比较发达,以较为精细的锄耕和犁耕为主,墨脱以刀耕火种为主。门隅腹心及以南地区的农作物主要有稻米、小米、高粱、玉米、青稞、大豆等。门隅北部的勒布、邦金一带以生产荞麦和小麦为主。墨脱地区种植玉米、鸡爪谷、水稻和青稞等粮食作物。门巴族地区气候温和,瓜果蔬菜品种丰富,有萝卜、卷心菜、黄瓜、南瓜、冬瓜、辣椒、茄子等几十个品种。
历法
门隅门巴族过新年是从藏历元月初一至十五日为节庆日子。新年前夕,家家户户大扫除,用面粉调成糊状,在门、墙和椽条上面涂各种吉祥图案。12月29日除夕之夜,各家均要喝一种用面团、肉块等9种食物煮的粥,以示生活富足。许多人家还准备一个叫“切玛”的五谷斗,内装炒青稞、糌粑面等物,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年初一清晨,各家主妇争相早起,抢先到平常汲水的地方背回第一桶水,认为新年最早背回的水是雪山顶上狮子流下来的奶汁,象征财富,谁背到第一桶水最吉利。初一合家欢聚,不走亲串户。从年初二开始,人们走村串户,探亲访友,相互道喜。到别人家串门时,妇女必须走在前面先进屋,切忌男子先串门进屋。门巴人认为,新年时来客是妇女,预示着家中猪牛会多生母畜,是六畜兴旺的好兆头。节日期间,人们欢聚一堂,唱歌跳舞,还开展人们喜闻乐见的游艺活动。节日期间还有一个大型活动,就是门巴戏的演出。各村寨都有业余戏班,届时演门巴族传统剧目《阿拉卡教父子》和《卓娃桑姆》等,全村不分男女老幼都去观看,甚为热闹。藏历十五日,是整个节日的最后一天,全村男女集体聚会,共同分享各家准备的美味食品。家家房顶上竖立旗杆,悬挂经幡,祭天祈福。
妇女怀孕后,仍从事劳作和家务。门隅妇女过去必须回娘家生第一胎,现在仍以在娘家生孩子居多。墨脱门巴族在哪里生第一胎由生育妇女决定。妇女生产时,由老阿妈或家人接生。孩子出生后,乡里四邻、亲朋好友携带蛋、肉、黄酒等前来祝贺,但来人不能进产妇的屋子。
  孩子的命名仪式一般在出生3日后举行,多请喇嘛或扎巴取名,也可由家中的长者取名。请喇嘛或扎巴取名,孩子的名字大都与宗教有关。家人取名,名字表现的是长辈对孩子未来寄予的美好期望与意愿。

  门巴族青年婚前社交比较自由,一般女子在十六七岁,男子在十八岁左右,男女之间便可自由交往。青年男女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双方有了感情后,征得双方父母的同意,便可请媒人或由父母亲自去对方家提亲。一般是找与自家关系好、能说会道、有一定威信的人充当媒人。去时带上几竹筒酒和数条哈达,给对方家倒“喜尔羌“(求婚酒)和敬献哈达,对方同意这门亲事就会喝酒并收下哈达,然后择期举行订婚仪式,订婚后一般要半年或一年以上才能结婚。
  结婚之日,迎亲人着节日盛装,带着哈达和青稞酒到女方家迎接新娘。娘家送亲人有舅、姑、兄弟等亲戚,新娘父母不随队伍前往,由男家派专人来迎接。迎亲途中男方家要敬女家3道酒,有专门安排的敬酒人在路旁恭候。新娘到男家后即被带入内室,脱去从娘家穿来的衣服首饰,里里外外换上婆家准备的一套东西,表明新娘从此属于婆家人。换好衣后新娘和新郎入座,乡亲们向一对新人和娘家客人献哈达、敬酒,唱诵颂词和吉祥歌。婚礼第二天,娘家以舅父为主的客人借口酒不香浓、敬酒女无笑颜为由开始发难,挥舞拳头捶打桌子,掀翻酒碗杯盘,责骂男家,婚礼出现戏剧性的场面。男家会急忙端上好酒好菜,向娘家人赔罪,请求原谅,闹剧最后以舅父接受男家的“赔罪酒”而平息。婚礼第三天,新郎家要为新娘的父母及亲属在一个专门的房间设丰盛的酒宴,一边喝酒吃饭,一边商量新娘何时落户夫家。娘家客人在酒宴上要给新娘送些钱物,舅父及父母依次劝慰女儿,教训女婿。临近傍晚时,酒女和歌女手捧大碗酒,边歌边舞给娘家人敬“杂羌”(送行酒),这时新娘的亲属们挥舞着哈达,唱起急促的短调“回去歌”,蜂拥而上,将新娘从婚宴上抢走。新郎的亲属们也挥舞着哈达,唱着“归来歌”,急忙追出门外去抢夺,最后由媒人出面才能平息“风波”。婚礼期间,人们饮酒狂歌,欢跃舞蹈,通宵达旦。整个婚礼高潮迭起,风趣多姿。
  门巴族的葬式有土葬、水葬、火葬和天葬,还有少量的屋顶葬和屋底葬。有一次葬,也有二次或三次葬型的复合葬。
水族
水族是中国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的单一民族。秦汉以前,岭南一带聚居着许多部落,如“西瓯越”、“南越”、“骆越”等,与东南亚沿海的其它诸越统称为“百越”。从历史发展的某些迹像和语言、文化教育、生活特点等方面 考察,水族是“骆越”的一支发展起来的,根据民间歌谣的叙述,水族的祖先原来居住在邕江流域,经河池、南丹一带,沿龙江溯流而上,往黔桂边境迁移,在荔波、三都等地定居,从此开始由“骆越”母体中分离出来逐渐向单一民族发展。明代以来,由于实行兵食自给的卫所屯戌制,大量的汉民迁入水族地区,这些从外省调遣来戌守的士兵,设屯安家,世为军荒政策,长期与当地少数民族相处、通婚,有的已经融合成水族,所以至今有一部份水族人坚持祖先是来自江西之说。在中国历史上,水族被统称为“百越”、“僚”、“蛮”等,直至清代中叶之后改称“水家”。  
婚姻

水族婚姻习俗

  水族婚姻旧时奉行民族内婚制度,基本是一夫一妻制,也有个别讨小纳妾,那是局限于无恩儿接代传宗宗户或富裕人家,婚姻的缔结,
基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包办婚姻。求偶择配要按生肖五行,相生方可,相克不行,采取同宗不娶,同姓不择的婚姻习俗原则。姑母的女儿必须留等不嫁给舅父的儿子婚姻。如果舅父无子或年龄悬殊大或五行相克,经舅父家允许方能对外开亲;但姑母家应付给舅父家一份外生女钱。解放后这种现象没发现了。解放前,寡妇改嫁受到不少约束,如改嫁就不能享受夫家财产继承权,不能嫁到夫家宗族的村寨,要交一份寡嫁金等,有时寡嫁金高达400银毫,上门女婿受歧视排斥等。水族传统的婚姻有访亲、提亲、号亲、开亲、订亲、迎亲的程序,其程序繁杂。访亲是物色姑娘;提亲是谋媒人去讲;号亲是男女双方给信物,其他男方不再去访提;开亲是确立了亲戚关系;订亲是男方已经从女方取走了姑娘的生辰八字;迎亲是把姑娘接来婚配。
  水族的家庭形式为一夫一妻制的父亲小家庭。二、三百年前,水族青年男女恋爱婚姻比较自由,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婚姻关系打上了鲜明的阶级烙印,讲求“门当户对”,“婚姻论财”。在封建家长制的束缚下,青年男女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在实际联姻过程中,潘、韦等水族大姓,由于人口众多,致使男女婚配成为大问题,故通过“倒栽杉”的形式,实行破姓开亲。婚姻的缔结分提亲、问亲、订亲和结亲等过程。提亲和问亲多由媒人去进行,一旦亲事定下,即择日举行“订亲酒”。届时,男方派出直系叔伯兄弟为代表与媒人一道,携订亲财礼以及架子猪、公鸡等前往女方家,女方亦相邀自己的房族兄弟前来相陪。午饭时,由媒人动手杀鸡,并以鸡眼占卜亲事的吉凶,开餐后,双方需商定结婚的日期并议定财礼的数目。此后数日,女方房族各家依次宴请男方的代表,亲事就此订成。结婚时,新郎不出面,由媒人带领童男童女各一人以及迎亲的数十人队伍,抬着猪肉、糖果、坛子酒、糯米粑等前往女方家,迎亲队伍还须携带双方议定的礼金和特制的锯齿镰刀、竹篾穿串的金刚藤叶和竹编鱼笼,意表“嫁娶不亡古、子孙多发达”。新娘出阁时,撑伞出门,由其兄弟姐妹和嫂子等几十人陪同,行进中,忌讳与同日出嫁的新娘相遇,两向相遇不能避开时,新嫁娘要互换礼物以示吉利。到新郎家后,新娘要择吉时入阁。届时,新郎家中的所有宾朋和家人必须退出屋外,大门内侧放置铜盆,盆内点燃桐油灯,盆口罩上筛子,大门坎上放置马鞍,鞍上再放置一块木板,新娘必须从木板上以左脚跨鞍入门。新娘入阁时,由一老妇手提鱼罐在前牵引,跨鞍入门时,老妇要从鱼罐中用青竹叶或稻谷草蘸水轻轻在新娘背上拂拭,以去邪纳吉。新娘入阁之后,当天必须返回娘家,名曰:“回门”。回门之后,有的地方新娘还有一段较长时间的“不落夫家”习俗。水族人家通常婚后生下第一个小孩时才另立门户,同时举行设立“娘娘神”位仪式。  
丧葬习俗
  水族的丧葬程序也很复杂,大致分为报丧、入殓、择吉、安葬、立碑、复山六个阶段。丧葬分火化、土葬两种形式。以土葬最为普遍。火化针对不正常亡者而言,有“开挖”(二次葬)习俗,水语“或挖”,其内容有“家祭”、“宾祭”仪式,届时,鞭炮声声,八仙芦笙悠扬,人声鼎沸。这一活动,其规模大小,根据孝家经济基础而定,其中不少具有水族的民族特点。  
毛南族婚俗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迎宾方式。毛南族的迎客方式,却是以歌“刁难”,要唱了“拦门歌”才能进入。
    “拦门歌”流传于平塘县卡蒲、河中、六硐、者密、甲青、吉古、摆茹、马场、上莫、甘寨等毛南族聚居村寨的婚俗上,热闹欢快、诙谐有趣。
    “拦门歌”的“序曲”是“抬轿歌”。按照毛南族的婚俗,新娘头天半夜出门到男方家,第二天,新郎才来女方家接“老外婆”(丈母娘)。男方家则邀请寨中老年妇女制作轿子、摆好桌子拦门等候。老外婆来到后,用棕榈扇和烂斗笠为老外婆遮凉洗尘。其间的“笠帽盖顶”,“笠帽扇风”、“蒲扇拍打”、“蒲扇扇凉”、“笠扇端酒”、“肩滚斗笠”等动作,泼辣大方诙谐夸张,趣味性浓,扭步打肩回身顾盼,配以晃、颤,俏丽含蓄、幽默诙谐。然后,让她坐轿。抬轿的和扶轿的分别是两对男扮女装的中年妇女,“轿夫”们边抬边唱道:
    这个轿子花又花,专门拿来抬外家。
    婆们走路辛苦了,来坐轿子本安然。
    轿夫一头有一个,两边有人扶轿杆。
    不歪不簸不翻轿,安安全全抬做玩。
    这个轿子花又花,婆们坐着很好玩。
    彩旗飘飞前面走,还有“八仙”吹鼓手。
    轿夫吹哨“一二一”,大家笑得眉毛弯。
    轿夫抬得闪三闪,喜好坐的就抬她。
    有礼有节请上轿,表示热情把婆拉。
    拉了要是发脾气,就把空轿抬回家。
    到了目的地,老外婆准备下轿后,早已端酒等候的歌手们唱歌迎接:
    花花轿子软悠悠,抬婆抬到家门口。
    双杯美酒来敬送,请婆下轿去家头。
   每抬一个,“轿夫”就要唱歌“问”要坐轿钱:
    花花轿子本安然,婆你坐轿把钱拿。
    坐轿先把价钱讲,几分一角随婆拿。
    最多只要一元二,就把婆你抬到家。
    先有言语后买卖,保证个个笑哈哈。
    如果有老外婆吝啬,不愿意拿,则歌声又起:
    好歌我已唱得多,酒也拿来送婆喝。
    请把轿钱拿送我,我们兄弟好回窝。
    好歌我已唱几番,美酒婆你也喝干。
    请把轿钱拿送我,我们兄弟好回家。
    “轿夫”们得钱后,则唱歌多谢:
    今天抬轿没得歇,多谢婆们送喜钱。
    工钱拿去制轿子,下回婆来又迎接。
    抬完老外婆,男方家则在大门口门槛脚设一张大桌,举行“拦门”仪式,桌上摆放酒壶、酒杯、米花、糖果等,“拦门歌”便以对答的方式开始唱了,内容十分广泛,包罗万象。对答不上,觉得丢脸,故对唱要迅速正确,可连唱三四小时,即兴编词,体现了当地民间习俗和智慧。
    主人:
    风吹杉树摆枝桠,问妈过路去哪家?
    问妈过路去哪点?请来妹家喝杯茶。
    客人:
    燕子飞过大石岩,画眉盘问哪乡来。
    妹是高岩飞鹞子,春暖花开妹才来。
    主人:
    围腰飘带三尺长,恰恰拴来平衣裳。
    妈穿蓝衣套领褂,妈是哪家有钱娘?
    问妈过路去哪点?请来妈家歇个凉。
    倒杯凉茶送妈吃,唱首喜歌贺我乡。
    客人:
    天上下雨下得长,妈家办酒闹洋洋。
    听到妈家有喜酒,姊妹邀约来妈乡。
    走到妈家大门口,妈你喊妹要开腔。
    妹在妹家没学好,没晓拿做哪样唱。
    主人:
    闻听妈你来妹家,一晚到亮睡没安。
    天还没亮妹就起,急忙起来扫地下。
    铜盆打水来洗脸,打开大门来望妈。
    打开大门把妈望,时时望见对门山。
    时时望朝大路去,妈在妈家没出发。
    妈在妈家还打扮,妈你打扮来妹家。
    妹讲路远妈难走,妈讲坡高也要爬。
    妈你来到大门口,抬张桌子把门拦。
    抬张桌子拦门口,还有好客坐在家。
    等妹把客安排好,慢来迎接妈进家。
    客人:
    妹是半天飞白鸽,一飞飞来妈家落。
    走到妈家大门口,汗水没干喊唱歌。
    心中无歌哪样唱,嘴在唱歌心难落。
    妈有好歌教给妹,同心合意过大河。
    主人:
    喜家请妈来当婆,前门跑到后门说。
    前门跑到后门望,望妈接亲来几多。
    没来多来没来少,妈来八个合一桌。
    一路教歌一路唱,起同起来落同落。
    客人:
    昨晚起念来妈城,梦见妈家闹尘尘。
    神仙过路送妹过,玉石搭桥送妹行。
    走到妈家大门口,又有装烟倒茶人。
    妈家仁义实在好,妈家仁义传北京。
    主人:
    妈你来到妹的城,红纸写字去请人,
    红纸写的是贴子,贴子请妈进大门。
    客人:
    妹我今天初初行,初初来到妈家门,
    多谢杯来多谢酒,多谢妈准进家门。
    ……
    歌曲是完整的五声宫调式,与热情隆重的迎接氛围相吻合。歌声此起彼落,笑声琅琅,场面热闹,直至双方情憩意醉方休。这一问一答,十分有趣又耐人回味。这故意刁难,“拒绝”客人进入,实际上是为了逗趣,是为了展示主客双方的聪明才智,将浓浓的亲情融入优美的歌声之中,融入喜庆的婚礼之中。
    其实,老外婆以歌作为进门的“钥匙”也仅仅是第一关。进门后,主人家安排酒席给老外婆吃。上菜前,要唱小菜名盘歌。主人唱道:
    讲妈听来说妈听,请妈来猜小菜名。
    什么出土如箭杆?什么生来像根针?
    什么生来像根线?什么生来像口琴?
    什么生来有帽戴?什么煮来血淋淋?
    什么生来胆子小,躲在土中不现身?
    什么生来胆子大,长在山中一林林?
    ……
    喜家小菜摆完了,请婆一一答分明。
    主人所盘的小菜名歌有二十多种,把小菜的特征融入歌中,要老外婆一一解答。老外婆也不示弱,随口答出:
    讲妈听来说妈听,请妈听答小菜名。
    分葱出土如箭杆,火葱生来像根针。
    豇豆生来像根线,豌豆生来像口琴。
    茄子生来有帽戴,苋菜煮来血淋淋。
    萝卜生来胆子小,躲在土中不现身。
    笋子生来胆子大,长在山中一林林。
    ……
    主家菜名答完了,有请主家辨分明。
    盘完小菜名,主人随即上菜。却故意上整个鸡。又要老外婆与主人唱鸡的盘歌。主人唱道:
    讲妈听来说妈听,雄鸡报晓要开声。
    不说雄鸡由自可,说起雄鸡有根生。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制乾坤。
    天上哪人法力大,唤起仙鹤来造鸡?
    手拿鹤蛋多少对,口吹仙气蛋成鸡?
    鸡崽生下就吃米,全身穿上五彩衣。
    ……
    一只飞往山中去,山里取名叫啥鸡?
    一只飞往竹林去,竹林取名叫啥鸡?
    一只飞往草原去,草原取名叫啥鸡?
    一只飞往田坝去,田坝取名叫啥鸡?
    剩下拿来家中喂,家中取名叫啥鸡?
    我们精心把鸡喂,杀来招待客人们。
    盘子装鸡席上摆,又拿红纸要鸡身。
    雄鸡还要刀来切,哪有席上“打馄饨”(吃整个)。
    雄鸡根由说完了,请婆一一答分明。
    婆把盘歌答完了,好请厨师把鸡分。
    主人的“刁难”并没有难住老外婆,她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应对自如,答案脱口而出:
    讲妈听来说妈听,雄鸡报晓要开声。
    不说雄鸡由自可,说起雄鸡有根生。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制乾坤。
    天上王母法力大,唤起仙鹤来造鸡。
    手拿鹤蛋十八对,口吹仙气蛋成鸡。
    鸡崽生下就吃米,全身穿上五彩衣。
    ……
    一只飞往山中去,山里取名叫山鸡。
    一只飞往竹林去,竹林取名叫竹鸡。
    一只飞往草原去,草原取名叫野鸡。
    一只飞往田坝去,田坝取名叫秧鸡。
    剩下拿来家中喂,家中取名叫家鸡。
    我们精心把鸡喂,杀来招待客人们。
    盘子装鸡席上摆,又拿红纸要鸡身。
    雄鸡还要刀来切,哪有席上“打馄饨”。
    雄鸡根由说完了,请婆一一答分明。
    婆把盘歌答完了,好请厨师把鸡分。
    老外婆答完,厨师随即将鸡端回厨房切碎。
    菜上齐了,老外婆却没有筷夹菜。原来这是主人故意不上筷的。还要出难“题”唱“筷子”的盘歌,老外婆们答对了,才能得筷吃饭。主人“盘”:
    讲妈听来说妈听,桌上筷子数不请。
    不说筷子由自可,说起筷子有根生。
    它是后园哪样笋?哪月盘牙哪月生?
    它是哪年生长大?它是哪年长成林?
    等到哪年它老了,扛起什么进竹林?
    哪手扳来哪手砍?一刀砍断几多根?
    拿给家中什么锯?锯去什么有中心?
    不要长来不要短,要它几寸和几分?
    走到哪里去请匠?走到哪里请匠人?
    哪里匠人请来了?才把筷子削得成。
    一削哪样跳下水?二削哪样跳龙门?
    三削哪里三结义?四削哪样配观音?
    五削哪样来戏水?六削哪样早同春?
    七削哪里七姊妹?八削哪里八仙们?
    九削哪里天河水?十削哪里好仙境?
    从前削筷是哪个?如今分筷是哪人?
    妹我不懂席上问,请婆样样答分明。
    筷子盘歌,所盘的问题很多,必须要老外婆们全部回答。老外婆们也非等闲之辈。主人的歌尾刚落,她们的歌头又起:
    讲妈听来说妈听,桌上筷子数不请。
    不说筷子由自可,说起筷子有根生。
    它是后园金竹笋,三月盘牙四月生。
    它是一年生长大,它是一年长成林。
    等到一年它老了,扛起什么进竹林。
    左手扳来右手砍,一刀砍断两三根。
    拿给家中锯子锯,锯去竹节有中心。
    不要长来不要短,要它七寸和七分。
    走到东边去请匠,走到西边请匠人。
    两边匠人请来了,才把筷子削得成。
    一削青蛙跳下水,二削鲤鱼跳龙门。
    三削桃园三结义,四削童子配观音。
    五削五龙来戏水,六削六合早同春。
    七削天边七姊妹,八削天上八仙们。
    九削天边天河水,十削天宫好仙境。
    从前削筷是老者,如今分筷是主人。
    筷子盘歌答完了,不知分明不分明?
    筷子盘歌答毕,主人分筷给客人,主客双方入席吃饭。
    席间,主客双方还要唱酒的盘歌了才上酒。主人唱道:
    酒药生在什么岩?什么时候去挖来?
    挖得头棵什么草?挖得二棵什么柴?
    拿到哪里洗一洗?拿到哪里挨一挨(磕一磕)?
    什么时候拿来晒?青天渺渺怕啥来?
    妹造好药盘(酿)好酒,盘缸好酒等婆来!
    老外婆们随口回答:
    酒药生在陡偏岩,什么时候去挖来。
    挖得头棵灵芝草,挖得二棵绿豆柴。
    拿到河边洗一洗,拿到家中挨一挨。
    太阳出来拿来晒,青天渺渺怕雨来。
    婆造好药盘好酒,盘缸好酒等妹来!
    歌罢,主客双方互相敬酒,酒酣时候,主人歌声又起:
    天下只有啥为王?要拿什么盘酒娘?
    要拿什么做酒药?什么拌饭下酒缸?
    要拿什么闶缸口?几天开来水汪汪?
    什么时候拿来烤?酒进坛中响叮当。
    好酒端走房中搁,金壶打来银壶装。
    今天拿来待贵客,贵客莫嫌酒不香。
    问题围绕造酒来问,切合当时气氛,很有特点。老外婆们立即还上:
    天下只有米为王,要拿大米盘酒娘。
    岩姜芭草做酒药,酒药拌饭下酒缸。
    三把稻草闶缸口,三朝开来水汪汪。
    三五七天拿来烤,酒进坛中响叮当。
    好酒端走房中搁,金壶打来银壶装。
    今天拿来待贵客,贵客莫嫌酒不香。
    ……
    你一首,我一首,主客双方边吃边唱,直到筵席结束。
    饭后,主客双方要彻夜对歌。对歌中,仍然有盘歌。如《事物盘歌》、《十二月盘歌》,等等。
    在《事物盘歌》中,主人这样问道:
    什么出东又落西?什么住在屋檐底?
    什么站在树桠上?什么住在大海里?
    什么盘脚崖上坐?什么半岩织绫罗?
    什么会打天边鼓?什么会唱五更歌?
    什么有嘴不讲话?什么无嘴吼高多?
    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海角?
    老外婆们则答:
    日月出东又落西,燕子住在屋檐底。
    雀鸟站在树桠上,龙王住在大海里。
    猴子盘脚崖上坐,蜘蛛半岩织绫罗。
    雷公会打天边鼓,公鸡会唱五更歌。
    菩萨有嘴不讲话,锣鼓无嘴吼高多。
    板凳有脚不走路,扁担无脚走海角。
    在《十二月盘歌》中,主人这样问道:
    正月里来正月正,什么点灯绿茵茵?
    什么点灯起烟雾?什么点灯共条心?
    ……
    腊月里来腊月间,什么开花在瓦檐?
    什么开花在瓦上?什么花开了一年。
    从一月问到了腊月,所问的事物多而复杂,但再难的难题,也难不到融入民间生活的老外婆们,他们眼睛一眨,歌从口出:
    正月里来正月正,菜油点灯绿茵茵。
    桐油点灯起烟雾,蜡烛点灯共条心。
    ……
    腊月里来腊月间,白雪开花在瓦檐。
    白雪开花在瓦上,腊梅花开了一年。
    你“来”我“往”,优美的歌声在深沉的黑夜里飘荡,在山村里游走,将婚礼气氛尽情渲染得热闹喜庆。
    第三天,主人备办中午饭给老外婆们吃。返家之前,老外婆们必到厨房唱歌谢厨师。
    厨师事先将好酒好菜分别装在碗里,用碗翻盖在上面,一般是16-20碗不等,用大簸箕装放在灶上。老外婆们先唱一些感谢厨师的歌,每人敬三杯酒,然后每碗唱一首歌,要唱出碗里菜的原料名称、来历、加工等内容,唱完一首开一碗,有多少碗就唱多少首歌,唱到全部揭开完。赞美主人家好菜的歌声不时在厨房内回荡:
    吃酒吃肉妹吃多,从来没吃闶盖钵。
    从来没吃碗闶菜,试开一碗合(对)没合。
    一开一碗龙抬头,二开二碗滚绣球,
    三开三碗旗子颗,四开四碗冷拌油,
    五开五碗腌肉片,六开六碗海带头,
    七开七碗是豆颗,八开八碗是粉条,
    九开九碗是扣肉,十开十碗是卷蒸,
    十一十二开完了,妹我会吃没会分。
    接下来歌手们要唱歌一一撕掉每一件物品上的红纸。厨师事先将炊事用具及生产工具用红纸贴上,老外婆们要唱出它的名称和用途。唱完一件物品就撕掉红纸条,要全部唱完撕完。
    老外婆们唱感谢厨师和主人家帮忙亲戚这几天的操心劳碌的歌,意思为他们如何辛苦,操劳,手艺如何好等,要敬厨师每人一杯酒。最后把准备好的两瓶酒、两张毛巾、两颗香皂、两包香烟、两盒火柴等送给厨师,表示对他们的感谢。歌声又起:
    天又亮来天又明,手捏扫把扫金城。
    前门扫到后门转,抬对水桶去下坑。(“下坑”意为到井边挑水。)
    一抬抬到大缸口,二抬抬到水缸门,
    三抬抬到水缸倒,全部交代煮饭人。
    手抱细柴来引火,急忙洗锅掺水行。
    手捏大盆来泡米,急忙倒去锅中行。
    手捏锅铲来试看,试看控成没控成。
    手捏控箕来控饭,饭在控箕汤在盆。
    手端汽盆来架甑,大筷挟饭甑中间。
    急忙生火急忙蒸,急忙蒸成拿去分。
    族下得吃做活路,亲戚得吃好回城。
    实际上,这也是毛南族婚俗中主人家“刁难”客人的一个内容之一,乃婚俗中必不可少的程序。若客人不唱谢厨歌和所开碗中的“内容”, 将会遭来一阵嘲笑。
    谢厨歌唱罢,主客分别唱离别歌。主人家的庭院内成了歌的海洋,一片暖意融融。
    在毛南族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歌是毛南人生活的一部分。谈情说爱要唱歌,礼尚往来要唱歌,婚丧嫁娶要唱歌。像“拦门歌”一样的歌声传递的是浓浓亲情,是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这些取材于毛南族风俗的歌曲,在他们生命的血脉里流淌,吮吸大山之灵气,点缀得他们的生活更甜更美……
 
 
 
《天中人文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