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是抗日战争时期“泌阳县青年战时工作团”的诞生地

本网讯:挖掘整理 张朝阳
官庄镇作为有千年历史的古镇,是泌阳县抗日进步组织“泌阳县青年战时工作团”的诞生地。
1938年6月,新四军第四师师长、时任中共河南省委统战委员会主任的彭雪峰,做通了开明绅士,时任国民党河南省参议会议员、国民党泌阳县党部书记长王友梅的统战工作,在官庄达成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由王友梅出面协调,国民党保安团归还了在邓庄铺抢走的我党物资。并由王友梅协同彭雪峰派来的新四军干部马致远(刘子厚)、周志坚、张瑞恒在官庄街东头的官庄小学内,国民党、共产党两党联合举办了抗日进步组织“泌阳县青年战时工作团”。王友梅任团长,国民党泌阳县教育局代理局长晁松亭任副团长,官庄进步人士张冠武任教务长,招收进步青年400多人,为抗日培养革命干部。
为了加强培训的师资力量,共产党又从当时素有“小延安”之称的竹沟抽调新四军联络参谋刘贯一来官庄亲自指导训练和讲课,并且组织学员多次到官庄北五龙顶、母猪山和牙(公)猪山中进行实地军事演习,当地群众对演习也积极支持和配合,使学员们的军事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著名爱国作曲家马可也亲临官庄小学宣传抗日,亲自给学员们教唱《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和《流亡三部曲》等抗日歌曲,使“战时青年工作团”的学员们深受鼓舞,抗日激情十分高涨。
中共官庄区委书记沈新民协同泌阳县委宣传部长扬协功,通过在“工作团”学习的中共党员苏风章,在“工作团”的学员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官庄进步青年刘汉玉、禹明典、牛公保、张广增、刘运成、梁运生等30多人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建立党支部苏风章任支部书记。结业后,有100多名学员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另有200多名学员直接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一部分未结业的学员转移竹沟继续学习。
“泌阳县青年战时工作团”得到了官庄街进步民众的大力支持,他们自愿出工出力捐助木料帮助学员在学校院内搭建大棚,供学员们集中上课。据“工作团”学员刘汉玉的堂弟刘汉顺回忆说当时刘汉玉的父亲刘先俊(刘先西)把自家仅有的一棵大树锯倒供“工作团”搭建大棚所用。由于“工作团”人员多而经费不足,学员们的生活条件十分困难。官庄民众自发无偿地为学员们送粮送柴,弥补了学员们生活上的不足,体现了官庄民众的抗日热情。据笔者(张朝阳)讲爷爷张长兴当年是农会干部以卖面条为生,常常把面条无偿地送给“工作团”做伙食。据村民王玉昌回忆说他的父亲王本立当年有辆牛车经常无偿地给“工作团”拉柴草。 
泌阳县青年战时工作团”的诞生,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结晶。它为宣传抗日精神、培养革命骨干力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官庄镇作为“泌阳县青年战时工作团”的诞生地,作为我党培养革命干部和宣传抗日的阵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8年9月“泌阳县青年战时工作团”被国民党泌阳政府强行解散,第二次国共合作再次破裂。中共官庄区委转入地下,中共官庄区委书记沈新民,买来一个用驴拉的新式弹花机开了一个弹花店做掩护潜伏下来。由于叛徒出卖沈新民遭到了国民党的搜铺,据原官北村委书记王玉山、王玉昌兄弟讲:当时他们的父亲王本立冒着生命危险,把沈新民藏在自家牛屋的草垛里才躲过了敌人的搜铺。风险过后王本立又套上牛车装上黍杆把沈新民藏在黍杆下面,趁天黑骗过国民党兵的搜查把沈新民送出官庄街,沈新民在王本立的冒死掩护下安全地转移到桐柏地区。





《天中人文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