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车制作技艺

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在4600年前黄帝时代已经创造了车。4000年前奚仲发明车辆,禹王举奚仲为“车正”,主管天下造车之事。奚仲利用平舆森林资源丰富的特点,继承祖上制车的娴熟工艺,研制出一种有顶盖、供贵族“所居”享用的车辆“舆”,后世崇奚仲为造车的鼻祖。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改进,宋时已出现了一种有固定模式的“太平车”。这种车能载重,且行走平稳,用3至7头牛拖拉,主要用于载货,一直沿用到近代,成为中国车辆的“活化石”。
太平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造车工艺趋向成熟的标志,主要使用于我国平原地区。太平车有车篷、车厢、轸木、内外把、车轱辘、车轴等主要铁铸件、构件组成,坚固耐用,一般载重两吨左右,行驶安全平稳。它结构合理,技术精湛,对现代车辆的制造工艺产生了重要作用。平舆因土地平整,自宋朝以来一直是我国各种车辆的制作地,太平车、木牛、辕车、轿车等传统车辆制作的专门作坊、工厂众多。

       太平车制作技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独特的选材与备料。选备料分为4步:1.木材的挑选。于冬季采购无虫蛀、枝干笔直的国槐、桑树、榆树、椿树为原料。诸木料中槐树、桑树最佳,榆树、椿树越大越优,故当时的木工有这样一句话:“椿榆槐,抱满怀。”长度则要求在两米以上。2.水杀。就是将新锯的木料投入清净冰寒的沟塘中,在水中浸泡9个月至1年时间。水杀木料可使其质地坚硬、御裂纹、防虫蛀,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延长车辆的使用期。3.备料。将水杀的木料从水中捞出,除去残皮、荫晾5~6个月,大致为8成干为宜。4.熏炕。为了彻底清除木料中的水分,使用前用传统的火炕熏烤法,将木料烟熏火炕8~10天,待木料中的水分熏烤至尽为度。二是榫头施蜡法(火炙施蜡工艺)。我们祖先在四千多年前就发现黄蜡经过高温可以软化木质,使其成为造车必不可少的原料。太平车在合车时,针对卯眼小、榫头大的矛盾,先将榫头削去棱角,用麻秆火炙烤5~10分钟,待榫头烘烤至适度,施涂黄蜡再烘烤。如此6遍,使榫头质地软化,张弛有度,再把榫头对准卯眼,用油锤将榫头缓缓打入卯眼。经过常温冷却后便形成了榫卯结构内抑外张,达到止脱目的。太平车制作中的火炙施蜡工艺,是中国古代造车的独特工艺,也是中国古代车辆能够坚固耐用的秘密所在。
目前,太平车制作技艺已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中人文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