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历史十大名人

 韩非子

东周韩国公子(第二王位继承人),百家争鸣时期法家代表人。韩非子是韩国贵族出身,因战国末期韩国北部大多被秦所占,韩非居住在今西平县境内。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是法学代表人物。主张“法、术、势”兼用。他的法学理论成为秦始皇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指导思想。 
李斯
李斯是今上蔡县人,为秦丞相,他不仅辅助秦王兼并六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且对秦始皇统一法律、文字和度量衡等做出巨大贡献。他改大篆为小篆,亲书《仓颉篇》为标准文字范本在全国推行,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他也很有文学才华,鲁迅先生评价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翟方进
西汉名相,今上蔡县人。在任丞相司直(丞相佐官)时,敢于打击不法豪强,曾弹劾汉成帝舅舅成都侯王商等。后群臣推举,被汉成帝晋升为丞相,高陵侯。由于他不畏强权,故在相位10年间,王氏(王莽)势力虽极大,但始终不敢觊觎刘家皇位。 
许慎
今平舆县人(后移居河南郾城)。东汉人。撰《说文解字》15篇,集文字学、古文经学、训诂学之大成,成为中国的第一部字典。他还对五经加以评论,著有《五经异义》。《后汉书》记载有《许慎传》,其族人许峻对《易经》造诣甚深,著有《易新林》、《易灾条》、《易决》、《易东占》、《易要诀》等书,对后来后晋时期的玄学很有影响。
应易
建安年间是东汉末年,当时是中国文学史上繁荣灿烂的时期之一,尤以诗歌为盛,其五言诗取得突出成就,史称“建安文学”。主要代表是曹氏父子(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王粲、阮瑀、陈琳、刘桢、徐干、应易)中应易为今汝南人,被曹丕誉为“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其弟应琚在文学的某些方面成就更大。
桓宽
西汉汝南郡(今上蔡县人)。他于汉宣帝年间(前60年)被选为郎官(皇帝侍从),他利用帮助皇帝查阅资料、整理文献的机会,认真研读了20多年前盐铁大论战的实况记录,写出了填补历史空白的记实性文章《盐铁论》,以对话的形式,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当时论战的过程,是研究西汉时期社会矛盾、思想斗争、经济政策的珍贵资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郭沬若先生高度评价“其创造性可以说是走向戏剧文学的开始……”。
范缜
今泌阳人。南朝齐梁间思想家,杰出的无神论者。其著《神灭论》,肯定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观点,把古代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斗争推向了高峰,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上蔡先生
北宋上蔡人。与游酢、杨时、吕大临同受教于理学家程灏、程颐兄弟门下,号称“程门四子”。作品有《论语说》、《上蔡先生语录》。其中《上蔡先生语录》由南京理学家朱熹亲自编选、校订、缮写,足见朱熹对该书的推崇,是介于二程和朱熹之间承前启后的理学大家。作为北宋唯心主义理学的继承人之一,在历史上也很有影响,后世敬称“上蔡先生”
陈大喜
陈大喜,清朝豫南捻军领袖,今平舆县人。咸丰元年(1851年),陈大喜和皖捻首领张乐行结拜兄弟,并任皖捻各棚拳场总教练。后陈大喜在家乡举起反清大旗,在豫南很有影响。太平天国失败后,陈大喜与赖文光、张宗禹等收集太平军余部,迅速整编了一支新捻军,杀死号称常胜将军的清亲王僧格林沁,后被清政府镇压,陈大喜下落不明。
 
 
《天中人文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