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古文化遗址

天中•古文化遗址
驻马店地区古文化遗址遍及各县、市,主要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内涵比较丰富,含有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及长江流域的屈家岭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渗透,形成明显的地方特色文化。全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2处。
    一、新庄遗址   位于驻马店市西5公里驿城区橡林新庄村西、西北两个高岗地上,古老的练江河绕遗址西、南而过,遗址座落在河北侧的台地上。南、西南方向的高土台上,总面积57600平方米,该遗址西起周邓庄村南,沿一条古河道东下,至薛庄村东南折向北,环绕在河沿里侧的高岗上,沿河断断续续有1.5公里长。
    该遗址绵延分布在沿河一带,主要部分面积约4万平方米,一般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最浅的0.5米,最深的1.5米。当地人们称其为“东冢”。出土的遗物特点:灰陶多于红陶,纹饰以绳纹,蓝纹为主,有少量弦纹、方格纹、附加堆纹陶片。房基红土多于灶红上,灰坑夹杂黑木炭,所取遗物能识器形的有圆柱足鼎、三角形扁足鼎、蓝纹敛口罐、小底灰陶碗、陶澄虑器、陶杯、弦纹罐、陶豆把、陶瓮、陶赢、陶鬲、陶器盖,以及石刀、石斧、石镰、石凿、柳叶形石镞、鹿角等。根据大量实物分析,该遗存是一处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杨台寺遗址   位于遂平县城西南14公里杨台寺旧址处,遗址在高出地面7米左右的高台地上,南北宽250米,东西长320米,面积80000平方米。西北距当河4公里,有一条小河从遗址西部自南向西北流过。从遗址西部深沟和断崖上可见明显文化层2~5米,发现有灰坑、房基柱础、陶灶和大量红烧土及陶片。从采集到的陶片和遗物看,其内涵有仰韶、龙山文化遗存。典型器物白衣红黑彩陶罐、指甲纹鼎足、鸭嘴形鼎足和器盖、陶豆、陶罐、陶碗、红陶钵、澄滤器等。质地有泥质和夹砂夹蚌三种,陶色有红、黑、灰棕黄诸色,纹饰多为素面,兼有蓝纹、弦纹、搂孔和附加堆纹。生产工具有石斧、石镞、石镰、纺轮等。装饰品有陶环。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经历时间较长,面积较大,保存完好,对研究豫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文化的继承关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杨庄遗址   位于驻马店市区西南约6公里的驿城区橡林乡杨庄村西地,座落在练江河北岸的三级台地上,海拔85米,总面积约40000平方米,遗址南至练江河西边与杨庄村隔一条深沟。杨庄遗址平面呈方形地势呈缓坡状隆起,文化层厚度多在0.5~3.3米之间,以龙山时代遗存和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为主,二里头文化时的堆积最厚,一般均0.5~2.5米,并发现有汉代遗迹。陶器以泥质陶为主,夹沙陶次之,有极少量加蚌陶。流行灰陶和黑皮灰陶,红褐陶较少。器物多饰篮纹,次为素面,方格纹、绳纹、旋纹、弦纹、刻划线纹等,所占比例均甚小。形体较小的器物多轮制,较大者则经慢轮修整。陶胎普遍较薄,形体归整。器类有小口直领瓮、夹沙罐、侧足鼎、乳状足鼎、锥形足鼎、盆、豆、碗、擂体、甑、器盖、器座、杯、壶、瓶、红陶杯、陶拍、纺轮等。以夹沙罐和直领罐数量最多。石器均磨制,种类有刀、铲、斧、锛、凿、镰、镞、契形器等。
    四、朱庄遗址   位于驻马店市古城乡朱李庄村200米。遗址的北边紧靠一条小草河,东稍偏南400米是古城中学,向西2.5公里是古城电厂、京广铁路。遗址系丘形台地最高约5.5米,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00米,占地面积为16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情况:一般在40厘米至50厘米的耕土层以下是文化层,西部文化层厚1.8米,中部厚约3.5米,东部厚约1.5米。高处距地面1.5米处是灰色夹沙土,并出现磨光黑陶,2.4米以下始见红烧土和红陶。遗物分布情况:遗址耕土层陶片散布丰富,从陶片看主要器物有陶鼎、鬲、甑、豆、钵等,并发现有方格纹彩陶、镂孔黑陶豆柄、强泥质红陶纺轮,石器有长方形带缺口石刀、石镰、石镞等。纹饰以绳纹、蓝纹为主。从遗址的遗物和钻探情况来看,此遗址系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前期,文化内涵延续较长。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郭楼遗址    位于驻马店市区西南5公里驿城区橡林乡郭楼村批300米处三角形岗地上,座落在练江河南岸二级台地上,遗址中部隆起,高出周围地面约3米,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面积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0米,内含大量陶片及红烧土保存完好,遗物以红陶居多,褐陶、灰陶次之、明显特征素面多,带纹饰者少。陶片多夹砂,有的器表施陶衣。能识别器形的有:夹粗砂宽折沿陶罐。小口鼓腹黄衣灰陶罐,夹砂锥状足鼎,黄衣锥刺纹灰陶罐,敛口灰陶钵,红顶钵等。还有石斧、打制石铲等。另外发现有龙山文化夹砂和二里头文化陶瓮等。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北泉寺    北泉寺位于驻马店市西南10公里驿城区朱古洞乡北泉寺旧址上,座落在乐山与秀山之间,北部有皂河及清水河流过,环境幽雅。北泉寺始建于北齐,为一佛寺。唐名“资福寺”,宋改“万寿禅寺”,“北泉寺”寺外青山回绕,群峦积翠,寺内隋果,唐柏挺拔苍劲,古塔,丰碑,奇石罗列,还有鲁公祠,大佛殿,黄河九曲,八卦池潭寺。池水四季清澈,微波涟涟,涌如滚珠玉碎,浮花似旋喷玉盘。建中四年淮四镇节度使李希烈叛唐,德宗命颜真卿赴蔡州宣谕,被拘,百计诱挟不得,送资福寺幽禁;兴元元年八月,被缢死于寺内银杏树下,后人将其书“天中山”制匾悬于祠上,以忆彰其德。1981年10月“北泉寺”词条已载入“中国名胜词典”,确山县人民政府1983年定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北泉寺是豫南地区一修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寺院,对研究该地区的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及佛教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七、国楼遗址   位于驻马店市古城乡国楼自然村西,遗址被107国道分为东西两部分,遗址西紧靠一条小草河。国楼遗址比地平面高出2.5米,东西长159米,南北长253米,面积约40000平方米。遗址中间高四周低,呈龟背形。据1984年5月进行实地考察,文化层厚3.2米,20厘米以上为耕土层,以下为文化层,主要是红烧土,灰土。该遗址分布较为均匀,从陶片看,主要器物有鼎、鬲、盆、罐等。质地多是红陶,网饰纹陶,兼有少量的黑陶,灰陶纹饰多为附加堆纹、绳纹、指甲纹。石器主要有石刀、石镞、石斧和刮削器等,均为磨制石器。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重点文物保住单位。
    八、郭冢遗址   位于新蔡县城西南4公里关津乡沈庄村委,东距方庄2公里,南临汝河250米,冢高9米,占地40000平方米,呈圆形,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文化层较厚(约6米),地表分布器物较密,出土有凿状素面陶质鼎腿,细绳纹短足低鬲腿、有细绳纹陶壶,红彩陶喇叭形高足杯,施釉平底黑陶罐、石锛,残磨石器,骨锥以及大量蚌壳、兽骨、鹿角等,经河南省文物研究鉴定为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对研究屈家岭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遗址现保存完好,于1988年对该遗址树标立桩。
九、蒋庄遗址   位于泌阳县城北20公里官庄乡东南3公里处蒋庄自然村边,遗址呈不规则的椭圆形缓坡状,中间凸起,中部最高处文化层厚4.7米。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80米,总面积3.6万平方米。根据遗址断壁地层叠压关系和包含遗物的不同,分为上下二层。下层陶器中,以夹砂泥质红陶为主,灰陶次之;器表除素面外,还饰有绳纹、篮纹、方格纹、划纹等。制法以手制为主,陶质较松,陶色不纯,粗糙。器形有斜壁平底杯、陶纺轮、高领壶、圈足盘等。上层的陶器中,以灰陶为主。制法以轮制为主,模制次之,手制较少,纹饰有绳纹、条纹、附加堆纹、鸡冠纹、指印纹、弦纹、划纹和少量方格纹。器形有圈足盘、陶拍、陶纺轮、鼎腿等。另有石斧、石凿、石刀、石镞和骨器等。1988年7月,遗址竖立水泥标志牌。除1958年和1973年被附近生产队在遗址东南角取土垫地平整麦场,上部文化层被破坏以外,其余大部均保存较好。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太子岭遗址   位于泌阳县城东北60公里的老河乡张楼行政村太白堂自然西南1公里处。遗址比自然地形高出8.3米,文化层2.6米,南北呈“人”字形,北端向东北、西北伸出两个叉,西部、南部由少河店至老河乡公路环绕,北部、东部有古河道,河水绕遗址半圈,流入午河。遗址南北长250米,中间宽95米,南北宽70米;东叉长105米,宽30米;西叉长100米,宽20米。总面积为21250平方米。采集的标本石器有石斧、石锛、石凿、石箭头;陶器有陶纺轮、鼎腿、红陶杯、鬲腿;陶片有:横篮纹、岗弦纹、条纹、篮纹、素面纹、文格纹;器物有:双腹盆、盘、碗等;骨器有鹿角、兽骨、兽牙等。1986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唐岗古文化遗址   在遂平县车站乡唐岗村北面岗上,距县城6公里,高约2~4米,北临汝河,有一条东西大路从遗址北部通过。1977年秋发现该遗址,1977~1984年间,县文化馆连续6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察。经钻探遗址的分布范围为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60,000平方米。文化层最深4米,最浅1米。北部被河水冲刷,形成7米的断崖,从断崖可看到明显的文化层,有大量红烧土、灰坑和房基。下层陶片以红陶居多,上层以灰陶为主、黑陶次之。遗址地面遗有陶片和少量磨制石器和石核。从地面和断崖采集到的文物中,石器多为磨制,打制石器和石核数量较少。磨制石器有:石斧、石凿、石刀、石镰、石箭簇等。陶器中属大汶口文化的有彩陶高柄杯、红陶磐,属屈家岭文化的有钵形鼎、罐形鼎、宽板式带槽足、小口高领罐、喇叭口简形器等;属龙山文化的有小平底碗、镂孔豆、甑等。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耿庄遗址  系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面积5000平方米,位于西平县重渠乡树河坡村委耿庄村东, 1986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呈台阶状,高出周围地表1.50米左右。从遗址东部与南部断壁观察其上部20厘米为耕土层,下为文化层,厚为2.50米以上,且扰乱少。断壁上看到的遗迹多为灰坑,灰坑有圆形、袋状形和锅底形三种,一般深为1.2米,采集的石器有长方形石斧、半月形带孔石刀、带孔石铲、石凿、石镞等;陶器器形有罐、盆、豆、碗、钵,圈足盘、鼎、觚形器、鬻、甑、纺轮等;陶色以泥质夹砂灰陶、泥质灰陶为多,磨光黑陶次之,还有少量的褐陶、陶质细腻,多为轮制,器物多素面,纹饰以蓝纹为多,有少量的方格纹、弦纹、绳纹、附加堆纹。1989年8月,耿庄遗址保护范围内树立钢筋水泥保护标志及界桩。
    十三、上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面积92750平方米,位于西平县入和乡花牛陈村委上坡村西200米处,京珠高速公路从遗址上穿过,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坡遗址,1998年修京珠高速公路时西平县文物管理所调查发现,并配合省文物研究所、驻马店市(原地区)文物工作队联合进行发掘,发掘面积500多平方米,出土文物700余件,从发掘清理的文化层迭压关系及包涵文化遗物看,遗址自下而上排列分别为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汉代文化。文化遗迹有壕沟、房基、灶等,出土的文物遗物陶器有鬲、甑、瓮、罐、盆、钵、豆、盘、鼎等;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铲等;骨器有骨镞、骨锥、骨鱼鳔、卜骨等;玉器多为生黑陶,陶质以夹砂陶之为素面和旋纹、绳制两种,手制陶器,规整、火侯较高,陶壳、鱼刺骨鱼鳔看,生活来源。
    十四、尹庄遗址  位于上蔡县城南邵店乡尹庄村北100米处,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地处芦岗南段的西部边缘,北汝河河湾往东稍远的土岗上,高出河床约16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从遗址东与北侧断崖上暴露的遗迹看,文化层较薄,且遗迹分布比较零星。采集陶片多为红褐色砂质陶和泥质陶两种,胎壁厚薄不匀,火侯不高,应为手制。纹饰多为素面,少见篦纹陶片,可分辨出器形的有小口双耳壶、锥足钵形鼎、罐、钵、碗。另外采集有舌形石斧等。从采集标本及遗迹分析,它是豫东南地区典型的裴李岗文化贾湖类型的一处遗存。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渊源及分布情况提供了实物资料。该遗址1987年发现,1997年上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保单位,遗址为农田覆盖,保存完整。
    十五、报恩寺遗址   位于汝南县城南45公里的大王庄乡台子寺村北0.5公里。遗址面积约16400平方米,呈长方形高台,高11米,文化层厚4.5米,内涵十分丰富。采集的实物标本陶片有鼎、罐及壶、石斧、石凿等,以灰陶为主,黑陶次之,红陶较少,纹饰以绳纹、蓝纹为多,弦纹、方格纹少见。遗址保存较好。1986年汝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六、固城寺遗址   面积13000余平方米,位于汝南县城西南40公里的舍屯乡寺前王庄。遗址呈方形,南北长120米,东西宽115米,高4米,文化层厚2.5米,内涵十分丰富。采集的实物标本陶片有鼎、碗及斧、石凿等,以灰陶为主,黑陶次之,红陶较少,纹饰以绳纹、蓝纹为多,方格纹,附加堆纹少见。1986年汝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七、田台遗址   新石器时代,位于汝南县城南30公里的马乡镇秦庄东南250米。遗址面积约19500平方米,呈椭圆形,四面缓坡,中部凸起。高6.5米,文化层厚3.5米,内涵较为丰富,采集的实物标本陶片有鼎、鬲、罐、杯、壶等,以灰陶为主,黑陶次之,纹饰以绳纹、蓝纹多见,有少量的大格纹、弦纹、遗址保存尚好。1986年汝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月台寺遗址   新石器时代,位于汝南县城16公里的三桥乡集东南1.5公里。遗址呈椭圆形,面积约48500平方米,四面缓坡,高7米,文化层厚达4.5米,内涵十分丰富。采集的实物标本陶本有鼎、碗、罐、壶及石凿和兽骨等,以灰陶为主,黑陶次之,红陶较少,纹饰以绳纹、蓝纹为多,方格纹,附加堆纹少见。遗址保存较好。1986年汝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天中人文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