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古 城 址

天中•古 城 址
驻马店地区古城址甚多,由于历代战乱和性废盛衰,多数早已湮没或夷为平地。现已查证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
    一、葛陵故城  位于新蔡县城西北25公里今李桥镇葛陵村,东紧接党湖,南距洪河500米,西邻奶奶湖,北靠葛陵故城,古城四面环水(汛湖)呈现龟形,南北长1330米,东西宽1200米,占地面积159600平方米,始建于东周。城墙现高约1米,城内有4个村庄“葛陵、宋营、前庄、赵庄”组成一个村委,由于地表到处散步着碎砖瓦砾,故城内不断出土一些器物,特别在中部,经常挖出房基、子母砖涵洞、陶水管道、空心砖,砖纹饰多以几何纹或方格纹出现,还有许多陶瓷器、铜器、小铜印、蚁鼻线等,葛陵故城于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故城东北部有一战国时期墓葬区,由于当地农民烧窑取土危及古墓,省文物所于1994年7月10日至8月25日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平面呈“甲”字形,东西长25米,南北宽23米,向东有一条长13米,宽4米的墓道斜坡,墓深9米,四周7层台阶,逐层下收至椁顶,椁室平面呈现“区”字形,东西南北最宽处接近10米,均用长6米,宽0.5米的巨大方木支撑,所用木材超过100立方米,接触部位注铅为固。
    二、沈国故城遗址  位于平舆县射桥乡境内,1983年被平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国故城遗址基本呈长方形。东西长1350米,南北宽1500米;有东、西和南门。古城墙西南角高1.8米,夯层厚9~13厘米,夯窝直径4~6厘米,文化层厚度1~5米,出土了奁、青铜剑、陶拍、环底罐等春秋青铜器和陶器;采集有鬲、罐等春秋陶器残片。在故城南春秋战国墓地曾出土一批管币。故城遗址附近,有拉龙沟、斩龙台、上天桥、下天桥、张令公祠、开元寺、黉庙、陈蕃词、沈子嘉墓等古迹。
    沈国故城遗址系中原地区保护较好的西周、春秋古城遗址之一。《水经注•汝水篇》载:水,上承汝水……东流于上蔡,又东经平舆故城……日沈国也。沈,春秋封国名。姬姓。北接蔡国,西南与道、江等国毗邻。公元前506年为蔡所灭,沈姓源于此。1999年3月,以沈时光为首的新加坡沈氏公会访华团曾到故城遗址凭吊祭拜。
    三、泌阳县象河楚长城   泌阳县境内楚长城从泌阳付庄乡向北经下原碑寺、春水到象河高庄入方城县境。泌阳县境内楚长城全长30公里,宽12米,楚长城的建设就地取材,逢山踩石,遇地取土。以黄山乡韭菜皮山东侧跨过三座山头至东铁帽徐村西岭,石筑残长城基一处,全长350米,宽12米,残墙高低不等,最高2.6米,由此向东入陆,虽土筑迹象不明,但在春水北约4公里处有楚城石门墩一对。去象河关的城门西楚城基(石筑2公里)由此向东跨沙河至春水东岭折向到付庄古城村东南,现存土筑墙基一处,全长120米,宽7米,高出地面1米,有明显的夯层和夯窝,夯层为0.16~0.18米,夯窝为0.06~0.08米。该土筑墙基向东延伸至白云山,山脚下河岸断面上有明显有夯层和夯窝与付庄村古城村东南土筑墙基夯层、夯窝相同。
    象河关名曰“缯关”。是当时楚国的军事大本营。距象河关2公里处,是伏牛山在南阳盆地东缘的山脉凹益口,地势呈西高东低。西起关山,东至五峰山筑有一条人工土筑长岭,长4公里,墙基底宽12米,上宽8米。1983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群众扒墙造地种植庄稼。从河流冲刷土岭断面来看,发现有夯层和夯窝,系土筑长城墙基。夯层为0.16~0.18米,夯窝为0.06~0.08米。在这条东西长4公里的长城遗址上有4个土筑烽火台(当地称为冢子),省许泌全线加宽取土时,有一个被夷为平地。现有烽火台面目全非,台址直径5.3米,高出地面3.2米。
    四、西平故城  位于西平县城西23公里师灵镇,西南距棠溪源风景区20公里,城址面积1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30米,出土遗物有铜鼎、铜壶、陶壶、砖、瓦等。

  

 

 

《天中人文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