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 史上首位女道士人人称赞活神仙

文/鹤道人
魏华存,字贤安(公元252~334年),山东任城(山东济宁市微山县)人,西晋司徒任城剧阳文康公魏舒(公元209~290年)之女。天师道女祭酒,著名养生学家、道教上清派祖师。生于三国魏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四月初一日。她幼而好道,诵读老庄、五经百氏,十分博学;又常服气辟谷,摄生修静。她广收道教神书秘籍,所著《黄庭内景经》等书,开传统内丹学一脉,为道教早期重要经典。卒后封于南岳,称“紫虚元君”、“南岳魏夫人”,是南岳衡山的山神,为道教崇信的大神之一。于东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4年)三月十三日,在湖南衡山集贤峰紫虚阁寿终,享年83岁。观其一生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婚前在家修道【252年~275年(24年)】
三国魏甘露元年(公元256年)5岁开始识字,爱好读书,博览百家,精通儒学五经,但最喜好老子、庄子的书籍,从小“志慕神仙”。
 
与其父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婚嫁问题大辩论。(资料图 图源网络)
西晋武帝泰始五年(公元269年)18岁时,与其父魏舒之间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婚嫁问题”大辩论。其父说:“三纲五常,圣人之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岂有女子不识之理?”其反驳说:“天地开辟以来,阴阳各半,没有听说阴嫁于阳,月嫁于日也!”魏舒又道:“你已学道多时,难道不明晓‘道’的至理吗?《易》经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万物才变化而精醇;男女两性交合,万物才能化生。这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大道也。仙家也须夫妇配合,你为什么要执拗到不讲道理的地步呢!”最后魏华存没有辩赢父亲,口头诚若婚嫁一事,但一拖又是6年。
二、婚后在家修道【275年~300年(26年)】
西晋武帝咸宁元年(公元275年)24岁,嫁给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太保掾刘又(字彦幼,也有作刘乂或刘义或刘文,今以其孙女《王建之妻刘媚子墓志》为准作刘又,生于约252年~290年前)。生二子,长子刘璞字子成,号道脱,为司空庾亮(289~340年)司马、温峤(288~329年)司马,后仕至侍中、光禄勋,赐爵东昌男;次子刘遐字子嵩,为东晋陶侃(257—332年)府从事中郎将,安成太守,永和元年(345年)为吏部尚书,是安福笪桥刘氏开基之祖。婚后两年(公元277年)唯一的哥哥魏混英年早逝(27岁)。
后幼彦为怀川郡修武令。善为德政。仁风惠著。时夫人随在修武之馆焉。虽魏同舍县内。常斋于别寝。季冬之月。夜半闻空中有钟鼓茄箫之声。羽旗光耀。降夫人之静室。举辇被服。非人所闻见。西晋武帝太康九年(公元288年)37岁,十二月十六日夜半,感应太极真人、青童道君、搏桑阳谷王景林真人和清虚真人王褒皆降临她的斋室,传授《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大洞真经》、《黄庭内景经》等经书予她,得到经卷后,她日夜诵读,潜心修行。
 
魏华存经常跋山涉水跑到王屋山的王屋洞中(资料图 图源网络)
西晋武帝太熙元年(公元290年)左右,先是丈夫幼彦以暴疾殒世,接着父魏舒突然过世,一下子把她推入举目无亲、穷困潦倒的境地。魏华存只好独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一边授书教子,一边悬壶济世。处世的艰难、人情的淡薄更坚定了她求仙访道的决心。后常跑到沁阳的阳洛山中,专心致志地修仙访道。为探求道教典籍的真谛,她拜王屋山的王褒为师,并曾经在那里担任了几年“祭酒”(道教中类似于主教助理的职务)。在阳洛山二仙洞那漫长的修炼生涯里,魏华存经常跋山涉水跑到王屋山的王屋洞中,和王褒师徒一起共同探讨道教奥秘,交流学习心得。
公元300年左右,魏夫人预感中原地区即将荒乱。“夫人抚养内外,旁救穷乏,群先觉乃携细小径来东南”。乃“携二子渡江”、“自洛邑达江南”。
三、移居江南抚州【300年左右~318年(19年)】
西晋惠帝元康(公元291~299年)年间,夫人预感中原地区将会发生动乱,便携二子璞、遐(其中可能含伯陵公,即幼彦之父)避乱江南,逃难穿行于刀兵盗贼之中,夷然若有神助。遂于江西抚州并山立静堂。临汝水西置坛宇。后来年久荒芜,踪迹几乎消失了。有女道士黄灵微,年已八十,但貌似婴孩。道号花姑,她特意把魏夫人的静室、坛宇加以修饰,累次都有灵验。魏夫人也借梦境指示她,后来她也升了天。唐玄宗命道士蔡伟把她编入后仙传。大历三年戊申,鲁国公颜真卿为抚州刺史,把魏夫人修道处重新加以修缮,并撰《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一文纪念其事。
及二子成立,并处官位,乃冥心斋静,遍游名山。先后到过峡江(即今新淦)县南四十四里,玉笋山大秀峰顶;新建县易俗坊建德观等处治丹修炼。后遐为安成太守。迎养治所,遂修真于安成浮山、斑竹山冲虚观、文旆山等处,二孙女媤、美从焉,安成县城东偏有丹霞观,中有大石,夫人常炼丹其上(即今文庙前左侧,古称为炼丹池),旁有池水,多蛙鸣,每厌其聒闹,因投丹于池,蛙声遂噤。
 
因投丹于池,蛙声遂噤。(资料图 图源网络)
文旆山一名西山,在治西十里,魏仙礼斗坛炼丹池在焉。林壑幽险,有溪出两山之间,溪旁龙窟,祷雨多验,宋乾道间,赐庙额曰灵佑仙坛。有通真子诗,下为迎神岭,又名祈谷岭,亦有坛,刘元宾(即通真子,魏夫人23代孙)文旆山诗云,“魏氏当年礼斗坛,至今遗址在人间。苍梧已老烟霞淡,丹灶空余岁月间。铃铎夜深惊睡鹤,幡幢睛影上空山。后人自愧麻婚宦,不得追随款旧关”。
四、南岳衡山修炼【318年~334年(16年)】
东晋元帝建武二年(公元318年),魏夫人由江西辗转到湖南南岳衡山集贤峰下继续修行。在集贤峰下“结草为庐”,设坛礼斗,专心修炼。南岳集贤峰下,亦有元君礼斗坛。一处名为“飞仙石”的地方就是夫人飞升处,唐时礼魏夫人的信士建祠于其地。五代马氏重修并名魏阁。宋景祐间赐名紫虚元君之阁。政和五年,改赐名黄庭观。至今岿然。为南岳名胜之一。仰天台在衡山县西北金简峰,为魏夫人遗迹。礼斗坛。一巨石也。上圆下尖。削寄他石上。一手推即动。多人致力反不动。有致洁焚香者。以指点之亦微动。或云麻姑送夫人乘云。至此化为石。按此石至今犹在观前。诚有如岳志所云者。湖南通志元君礼斗坛在黄庭观。一名魏夫人坛。一名飞仙石。即魏夫人飞升处。
 
一名飞仙石。即魏夫人飞升处。(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土人相传则谓升仙石与礼斗坛各为一石。语见《宾逢泰重修紫虚阁记》。衡山族谱载:“明翰林曾朝节飞来丹石诗。注云魏夫人尝炼丹安福城东丹霞观。丹成叱石往南岳飞升于黄庭观。至今人称飞来石”。此又一说也。并识于此。澧田谱嗣孙日升,恭谒元君炼丹台诗二首。“漠漠岚犹湿,珊珊佩未归。何缘探药臼,独见长岩菲。洞石无今古,沧桑有是非。白云如可扫,长此撷山薇”。另一首为:“元君今不见,空上古丹台。紫气千年回,黄庭四壁开。仙标原自性,天幸恃灵荄。水木心偏远,云山首重回”。(是山有巨石丈余,云是元君上升时飞云化石又四壁有石,刻黄庭经)
历经16个寒暑春秋的磨炼与苦修,魏华存终于功修圆满,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4年),诸真给她两剂成药吞服,七天后,用藏景之法,托剑化形而逝,重回阳洛山二仙洞。升天后,魏华存被天帝封为紫虚元君(道教高士大德升仙,男曰真人,女曰元君),帝封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主管生死图藉。与西王母共同管理天台山、缑山、王屋山、大霍山和南岳衡山的神仙洞府。传说魏夫人升天以后,黄庭观里继而升天成仙的也不乏其人。首先是她的侍女麻姑也列入天庭仙班,她的弟子女夷则成为花神,掌管天下名花。由于这些神话传说,黄庭观也成为南岳道教历史上的神,为南岳道教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魏夫人在世时并未到过茅山,只是升天后屡次驾巡到此。因为茅山为道教上清派宗坛,所以塑像供奉她,并把其尊为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上清派是道教诸多派别中形成较早,传播较广,影响较大的一个教派。其教旨、义理庞杂、丰富,科仪、经戒、符图、斋醮、炼养、金丹、医药无所不包。以炼养、符箓合一为特点,宣传除淫祛欲,固精养气,尤重存思。除对道教养生术有系统论述外,也为宋元以后道教符派的产生发展打下了基础。上清派在隋唐之际曾是道教的主流,宋代以后逐渐与其它道派合流,元明时归为正一道,发展繁衍成为现代道教正一、全真两大派之一的正一派,尤其在长江以南更是如此,这与魏夫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魏夫人赢得了“活神仙”的美誉。(资料图 图源网络)
魏夫人在攻读道家典籍的同时,她坚持“悬壶济世”,义诊,施药,扎扎实实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造福于人民,赢得了“活神仙”的美誉。用所学的道家理论,对传统医学和自己的医疗实践进行总结,逐渐归纳整理出一套强身健体的养生术,对《黄庭经》草本以16年时间详加诠注,科学地、系统地提出了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的养生理论和相应的修炼方法,使之成为道教的重要典藉。《黄庭经》经文为七言,凡432句、3024字,用歌诀形式讲述道教理论,修持方法与实践,一向被道教徒、爱好修身养性者所重视,也对中国中医理论和中国气功学的充实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据记载,魏华存去世之前,将《黄庭经》郑重地交给长子刘璞;16年之后的东晋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刘璞传给杨羲,《黄庭经》从此开始流传于世。
参考资料:
1。文法学院副教授•龙志坚•《魏华存如何踏上出家修道之路》
2。周冶•《南岳夫人魏华存新考》
3.《新国学》第五卷,巴蜀书社2005年•罗宁、武丽霞•《南岳夫人内传》、《南岳魏夫人传》考
4.颜真卿•《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
5.《生活晨刊》2009-02-17上一期《魏华存其人其事及美丽传说》
6.《安福县志》
7.《安成笪桥刘氏网》•魏夫人传
 
 
 
《天中人文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推荐阅读